展厅介绍》
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展厅介绍
一、 主题及主题阐述
1、 主题:新时代、新生活—— 走进新时代的中国设计
2、 主题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部分,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他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造美好生活,已成为“新时代”的共同追求。中国设计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何种方式满足各个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如何贡献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致力城乡营造、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参与大国智造,通过衣食住行服务民生?如何追踪科技最新发展,在世界设计前沿讲述中国故事,提出中国方案?如何彰显文化自信,在生活方式上建构自己的价值?这些问题,都将是中国设计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需要面对、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也是走进新时代中国设计应担当的历史使命。
二、 内容结构
三、 “案例”定义
案例定义:围绕一个主题,集合2-3位或多位不同设计师的作品,对设计问题展开的具有意义的陈述,它应该具备:①典型性,通过作品聚合提炼,超越一般设计现实;②叙述性,不同作品之间,通过创意、构思、生产、品牌营销、消费使用以及服务,有一定的情境或故事叙述;③逻辑性,不同设计师的设计思想的发展与主题,有逻辑关系,体现主题思想发生发展和变化。
四、 “案例”的结构与分布
展览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活改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创新驱动”四个重要主题,凸显“创新引领”与“生活关怀”的价值理念,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追求,分别从艺术设计和公共艺术两个方面来探讨“人与日用”“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科技和产业”等之间的关系,揭示“新时代”的中国设计与公共艺术的总体面貌,以及解决问题与价值引领的途径与方式。
设计大展部分,以“文化自信”“传统活化”“生活智慧”“科艺融合”“产业转型”“城乡营造”六个专题,围绕新时代中国设计相关的话题展开。它们之间既是独立的问题和叙述,也是结构性的互动关系。预估每个专题15-20个案例,如新时代中国设计的东方美学、传统工艺的设计转换、中国人生活方式设计、消费与品牌构建、新技术·新材料·新空间、新技术与产业转型、工业设计与制造中的核心问题、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等等话题展开。
公共艺术部分,以典型案例与地方建设结合的方式互动展开,预估30-50个案例;将以“品质空间”“友好社区”“魅力乡村”三个专题展开,围绕城市空间艺术化与城市品质提升、工业遗址的保护再利用与城市更新发展 、社区营造与创建友好社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乡村文化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景观设计等问题展开探讨、演绎。
五、 展览场地介绍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是“公益性、学术性、服务性”的非营利性机构,是深圳市“十二五”(2011-2015)规划的60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之一,位于中心区市民中心的东北角,是“莲花山-市民中心-会展中心”中轴线上最后一个公共建筑项目。项目占地约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计容面积约6万平米,容积率2.02,建筑密度41.5%。建筑总高度40米,地上共5层,地下室2层(局部)。 功能主要包括当代艺术馆、城市规划馆、公共文化服务区、地下藏品库、地下车库及其它配套设施等。
六、 附录
一、设计
1.文化自信
(1)中国人生活方式设计
(2)空间设计中的本土因素
(3)新时代中国设计的美学
(4)中国智造与民生改善
2.传统活化
(1)传统工艺的设计转换
(2)“新中式”与家居设计
(3)城乡传统生活与景观再生设计
(4)传统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
(5)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
(6)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利用设计
3.生活智慧
(1)消费与品牌建构
(2)功能服饰与时尚服饰设计
(3)环境友好与环境保护设计
(4)共享服务与管理设计
(5)老龄化问题与生活关怀设计
(6)医疗保健的人性化设计
(7)废旧物再利用设计
(8)性别平等,两性平等,妇女儿童有关的设计
(9)设计与包容性社会治理
4.科艺融合
(1)新技术催生的新的设计方式
(2)新材料、新技术、新空间
(3)能源问题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4)环境再造与生态安全
(5)大数据与设计服务的合理分布
(6)智能化的生活系统设计
(7)新媒介与当代城市生活娱乐设计
(8)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伦理
(9)智能化穿戴设计
(10)气候变化与大数据
5.产业转型
(1)新技术与产业转型
(2)工业设计与制造中的核心创造
(3)中国制造与民生问题的解决
(4)全球化产业链的制造分工与区域经济格局
(5)博物馆与文创产业的拓展
(6)休闲产业的中国方式设计
(7)设计与创意产业发展
(8)消费升级与产品品牌建设
(9)设计与众筹众包众智
6.城乡营造
(1)特色小镇的改造和建设
(2)传统农业的有机更新
(3)城市视觉设计的科学合理建构
(4)城市交通便捷与“最后一公里”设计
(5)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6)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设计
(7)空气、水、食物的污染与绿色设计
(8)灾后重建与扶贫产业设计
(9)乡土艺术的现代重构
(10)民俗活动的系统设计
二、公共艺术
1.品质空间
(1)城市空间艺术化与城市形象提升
(2)工业遗址再利用与城市更新
(3)城市家具的更新与管理
(4)交通运输环境品质提升
(5)创建高品质文化创意空间
2. 友好社区
(1)弱势人群的居住与生活关怀
(2)邻里关系不睦、贫富不均与衰败社区振兴
(3)创建环境友好社区
(4)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设计
(5)校园公共艺术
3.魅力乡村
(1)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
(2)传统村落保护与特色小镇再生
(3)乡村景观设计与旅游开发
(4)公共艺术与乡村产业转型发展
(5)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